如果,你在上大学前就清楚自己是什么人、该走什么路、该做什么事,那么,或许我的经验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你的路与任何人都不一样,你就是你,坚持走下去就是最好的选择。但可能还存在一大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的人🐷,简言之,身处于迷茫期的人。当大一、大二的新鲜感逐渐逝去👐🏿,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空虚感(学业、生活或者就业)🆒。下面就我个人的些许体会和大家分享8️⃣,仅是个人的体会,可能对你有帮助🤙🏼🍞,但不要盲从🀄️,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的人生不是复制出来的🫴🏻,你要选择性的作为参考🙇🏿♂️,试着走自己的路才是王道🙅🏿♀️。
一些体会
当你体验完大学新鲜感之后🐚,如果感觉到迷茫,你可以试着去图书馆看书🫠,书不用专,但可以杂,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对你没坏处吧!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也是必须的🧒🏽,个人比较推荐去敬老院或福利院当义工,或者到外边多走走🎅🏼,旅行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因为,实际体验过的永远要比书本上的东西深刻。当然🙌,迷茫期不要太长🚶🏻,在大三上学期一定要明确毕业后要干什么📺🫙。我不太喜欢制定长期目标,因为目标太大太长我可能hold不住,实行起来需要有持久的动力🦹。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适合短期目标,比如,毕业后你想做什么🙇♂️,如果你想继续升学,选择专业进而搜集资料、确定学校𓀗、准备好复习的资料应该是你可以做到的🔤👱🏿♀️。
学习方面。除了学校的一些常规考试外👮♂️,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属于需要准备时间长一点的考试。我个人感觉,计划比时间更重要🧁。有时候,人得对自己狠点👙👨🏼,你已经不再是大一✌🏻、大二了,差不多该对自己狠点了,强迫性的完成短期计划是必要的💜,长则一天的计划,短则一上午、一小时的任务安排,当然,一个相对模糊的长期目标肯定是首先要确定的。
人际交往方面。如果你是外向性格的人🧔🏽,我个人觉得,你只要把握好度就可以了,不要太过张扬,宽容一点儿⛑,和善一点儿。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可以找一些跟自己投缘的朋友,然后加深与他们的交往🥑🧥,因为从内心来讲🦇,你和他们可能都是需要朋友的,都是需要别人关心和肯定的,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收获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可能还没有你多哦。
个人能力的积累🤱🏽。我认为,自制力的培养是个人自身能力比较关键的一环。自己安排自己决定自由发展,对自控能力好的人不必多讲🪿。对自制力比较差一点的人💙,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定短期目标,多则1周♿️,少则1天,你可以明确你今天要做完哪些事(包括琐事),分清它们的急缓,捡重要的先做😞。其实👩🏻🦯,每干完一件事我都会有些许的成就感,因为我感觉我的时间没有浪费,这样,你的自制力、调理感、成就感都会有所提高🫃🏼。
一些感悟
第一,珍惜你所拥有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健康的身体💇🏼,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进大学校园☝️,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我们学校如此丰富的资源和设备,当然也包括我们法政J9九游会负责任的老师们🤷🏼♂️。珍惜我们拥有的🧑🏻🦲,珍爱我们的生命。当然也要珍惜我们的同学🧛🏿♂️⛷,因为他们是你在人生的最黄金阶段遇见的人♠️,很多人或者是大多数人在你毕业后将有可能与你再不相见🧔🏻♀️🤽🏽。
第二😓,要提前尽孝。很多人认为等到“将来”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我想说的是👯♂️,当前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我们的“所谓的将来”是什么时候,5年?10年🩳🦺?还是20年?那时候的我们有能力报答,但我们的父母一定有能力承受吗?而且,我们有谁确切想过父母希望我们报答他们什么呢?仅仅的物质富足就可以吗?曾听说过有位父亲自己花钱买儿子的时间来陪自己。很多父母在经济方面不用子女的接济,因为国家的福利已经足够他们安享晚年,但精神的上慰藉却不是国家社会就能够取代的👩❤️💋👨,我个人感觉对父母的尽孝应该尽早做起,最好从现在做起,因为我们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真的不多,尤其是你在外上学😋,在外工作💆,在外成家🧑🏻🍳,每年回家的时间少的可怜,我们报答父母的除了在学业上📵、事业上有所作为外👂🏻,我个人感觉现阶段对父母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多一点相处的时间💆♂️,多一点关心,多听听他们的唠叨。
第三✸👩🏿🏭,有舍有得。不可能什么好事都是你的,也不可能什么坏事都由你承担。人生本来就是要经历种种,没有挫折的人生没有意义🏌🏻💆🏻♂️,如同没有争吵的夫妻不会长久一样🆓,日子就是磕磕碰碰过出来的,人生就是一步一步、高高兴兴、失失落落、甜甜蜜蜜、坎坎坷坷走出来的。学会舍去,学会放下,多想想你得到的,别老想自己失去的👩🏻⚖️,我想说父母健康🈴、老师负责、朋友关心、同学帮助,你就是幸福的。
连洋,2007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于2011年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攻读刑事诉讼法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