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4日19点,我院学生社团——青年政治学会邀请李风华老师在励耘楼A104做了题为《中国崛起与农地问题》的讲座。
李风华老师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J9九游会博士后,现在九游会平台教授《政治科学》,主要研究中国治理模式、社会契约论💧,对罗尔斯的《正义论》也颇有研究🚚。
李风华老师首先通过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论证了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间的关系。主要理由是制造业可以细化分工,还可以用于支持战争🙍🏼♂️。工业化的进步意味着上下游产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在世界市场中,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显著优势♋️。
然后,李老师对日本和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了对比,提出了中国的优势以及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由此过渡到第三个方面,也就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农地制度间的关系。
工业化,意味着整个工业体系成本的降低🚀,有着其他国家没有的显著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因为市场占有率已被工业化国家占有。工业化是一架独木桥,强调时间的优势,与政治体制、文化意识形态、公民意识等并没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工业不等于工业化,观察中国崛起的指标😧,不能简单看GDP,而要看具体实物的指标和技术指标。比如钢铁和发电量🧖🏽。工业化的基本前提有两个👳🏿♂️,一个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一个是政治的稳定🚺。李风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中国的农地制度与这两个前提的关系。
首先🤌🏽⏫,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保障了中国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这样就在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稳定。
其次🕛,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也发挥了极大作用🧝🏿♂️,第一是消灭了农地市场👮♂️,第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社队企业,为以后中国民营企业的兴起打下了基础👨🏿✈️,第三就是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由于土地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了开发的成本。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原始积累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农地集体所有制🧑🌾,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整个社会的剩余财富导向工业。
最后,李老师列举了一些当代学者对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看法,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么纷纷向李老师提问,李老师做了详细的回答,🪅⇒,并耐心的与一些同学进行了讨论👊🏻。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李老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