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7点,青年法学社在励耘楼A107举办了师生座谈会之“法理名言的展开",陈学会教授和魏志栋老师应邀出席。会议包含三个主题👮🏼♀️:1、如何做到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2、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学习3、从法理名言看社会现象。本次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双方就大学生活与学习及一些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流了。
陈学会教授首先追忆往昔岁月,结合自身经历讲解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区别,他着重指出了大学生要有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和自悟精神,要有务实的科学研究方法🫰🏽,以追求知识为本🪴,不盲目迷信权威。魏志栋老师就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希望很多还在迷茫中徘徊的同学能为国家的未来担忧,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成为抵制道德沦丧的中流砥柱。
两位老师认为自主性是大学学习的关键。主要体现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一方面要擅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勤奋”🪐🏇、“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或者法条,理解不到法律的内涵。也不能只顾着读大理论,虽然名人名言信手拈来,但是法律具体问题的处理却一无是处。另一方面是要广泛涉猎其它学科,尤其是历史学和社会学,做到知识面的广博。
最后🏄♀️,两位老师还讲述了一些法理名言并就此论述了当下一些社会现状🙆🏿♂️。魏志栋老师讲述了关于“无罪推定”的名言,解释了“法律就是国王”的含义;陈学会教授讲述了“法律是世俗的”这句话的含义🏊🏼♀️,要求大家把法律和具体知识🏃🏻➡️🕵🏻♂️、具体的生活相结合🏠。
老师和社员们进行了交流🧚🏻♀️。陈学会老师就出国问题作了解释🙍🏻♂️,希望出国学习法律的同学在研究外国法律的同时要心系国家,研究本国的法律;留学要注重了解法律的精神,否则🧑🦼➡️😐,回国无用武之地,小事做不来💖,大事做不好。魏志栋老师要求同学们要“真诚待人”◾️、“中庸”、“不偏激”,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此座谈会中不但明确了学习方法,更懂得了作为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认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法学社:马特供稿
200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