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院社会学系邀请💏,著名政论家笑蜀于11月7日晚7点在我校励耘楼A112进行了题为《大学生与中国公民社会的理想与前途》的讲座,我院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老师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笑蜀,真名陈敏,是当代知名政论家和媒体人🧑🏽🎄,现为《南方周末》评论版主笔。得知陈敏先生要来做讲座,全校众多同学很早就来到了会场,由于听众太多,工作人员不得不一再增加座位。7点整,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敏先生步入会场,开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讲座。
陈敏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专业为中共党史。他首先从自己的专业谈起,指出中共党史其实就是一部政治斗争史🕌,中国的政治总是时而让人感到希望⌨️,时而又让人陷入失望的低谷,心里的波折起伏很大。陈敏先生以前很关注政治🧖🏽🦀,后来意识到中国的利益结构已经基本上固化,伴随而来的是政治结构的固化,于是他逐渐开始把视野投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
“进入媒体之后,我开始广泛接触社会🤸🏻♀️,而较少关注政治。社会比政治更加丰富多彩🤾♀️,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关注社会的过程中,我逐步走向对‘公民社会’的关注🤳🏽。公民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公民基础上的社会形态,这里的公民是‘自由人’🎫,这里的自由体现在财产权、政治权和独立负责等方面✣。公民社会其实就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陈敏先生提到西方常说的“中国奇迹”这一概念,他说,“中国奇迹”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其实“中国奇迹”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体现,就是公民社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而当公民社会一旦形成🦊,政府如何便不再重要,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政府的更迭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常说要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其实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伟大的社会。公民社会大于政治🙎🏿♂️、高于政治🤘,更有意义。
关于公民社会的形成原因,陈敏先生提出三个重要因素👩🏼💼。第一,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产阶级、民间资产阶级🧕🏽,而公民社会的“公民”其实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人”。第二,政府因素:政府管理体制的调整、某种程度的让步,给公民社会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第三🍝,互联网因素:中国的公民社会最早发源于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网络如今成为唯一自由的言论出口✦,这给众多没有话语权的个人提供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陈敏先生重点谈到了互联网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我上网其实出于一种发表言论的冲动。” “在自由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智力可以发挥到最大限度,如今有言论冲动的人都上网🫴,形成了一个世界奇观👂🏻。”网络舆论在推动公民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实现四个对接:即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对接🙆🏼♂️、网络舆论与国际媒体的对接、网络舆论与高层决策的对接、网络舆论与公民行动的对接🙍🏼♀️。
另一方面,不断爆发的重大公共事件🍖,为公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推动着其不断向前发展。这些重大公共事件的关注者,是公民社会的重大推动力量👨🏼⚖️,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干预和推动👨🦰📟,是出于一种社会关怀㊗️,基本上不带有个人利益的考量。公民,应该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很强的一群人。
对于大学生为什么要关注公民社会这一问题🫲,用陈敏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更好的生命体验。” 社会关怀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精神的成就感,而穷奢极欲👨🏼🔬、欲壑难填的生活必将导致个人生活的变态🧏♀️,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焦虑🚵♂️。大学生应积极培养公共关怀,养成一种公民气质。如果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比作一棵树🤷🏼♀️,那么公民社会就是一个大森林,我们要保护好这个生态。
同学们就自己所关心的有关公民社会的问题自由提问📸,陈敏先生一一做出了详尽的解答🏇🏻,为本次讲座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